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阿拉善盟多措并举开辟“低空经济”新赛道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低空经济作为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的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经济带动作用。自治区近期印发多个文件,调度低空经济相关工作,彰显出对这一领域的高度重视。阿拉善盟紧跟国家战略,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产业新赛道,探索发展新路径,拓展“低空+”应用场景,致力于将低空经济打造成为全盟经济创新发展新的突破点。

凝聚合力,加强统筹谋划。制定印发《阿拉善盟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统筹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举办2024年第九期“阿拉善干部大讲堂”,邀请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通航系教授作低空经济专题辅导讲座,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11月10日,在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举办阿拉善盟低空经济暨车辆测试“低空之韵·梦幻飞驰”活动,通过沙漠车辆测试、直升机与无人机搜救演练以及鲜驼乳运送等多个实战场景,为低空经济深入发展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11月22日,在阿拉善左旗成功举办“大漠盛世·低空翱翔”2024阿拉善低空经济发展大会,与来自全国各地低空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企业代表共商低空经济发展,共谋低空经济合作。



优化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阿拉善盟三旗机场通航作业能力和水平,阿拉善左旗通勤机场升级为支线机场项目,一季度开工建设;阿拉善右旗通勤机场升级支线机场,已完成预可研报告编制;额济纳旗通勤机场升级支线机场,已完成预可研报告审查评估。提升阿拉善左旗通古淖尔通用机场运营保障能力,加快推动阿拉善左旗乌力吉口岸、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巴丹吉林沙漠和阿拉善高新区通用机场前期工作。截至2024年11月,阿拉善机场共保障运输飞行3509架次,同比增长30.3%;完成旅客吞吐量101842人次,同比增长19.8%。在工业园区、景区、苏木(镇)、嘎查(村)等重点人口聚集区布局建设临时起降场(点),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低空基础设施。



挖掘优势,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充分利用阿拉善地区的地域特色和净空条件优势,着力打造阿拉善左旗通用航空产业园,积极推进阿拉善右旗通航研学训练基地以及额济纳旗桃来机场的无人机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推动阿拉善左旗英雄会场、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以及额济纳旗胡杨林景区等低空旅游的集聚发展,形成特色低空旅游区域。引进并落地低空制造企业,大力发展低空物流配送业务,以此推动阿拉善盟低空经济产业全面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格局。



引才育人,提升创新服务能力。推动产教研深度融合,助力阿拉善盟打造产教融合的专业型、复核型人才培养高地。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于2019年成立了通用航空系,开设无人机技术应用、操作与维护等专业,先后投入230余万元用于搭建无人机模拟实验室和无人机设备改扩建,现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已成为民航局批准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培训点和考试点。为阿拉善低空经济的腾飞培育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为产业发展蓄势赋能。



拓展服务,丰富应用场景。围绕公共服务类、生产作业类、消费服务类3大领域,打造10个低空经济典型应用场景。特别是在“低空+农牧林水治理”等领域,已有较好应用,2024年全盟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31万元,植保无人机达到67台,推广使用无人机作业面积达到31万亩次;全盟累计飞播造林总面积达705万亩在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建成两条总长约460公里、宽为3至20公里的防沙锁边林草带;从2022年起,通过使用无人机+直升机的模式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累计巡护里程32万公里,巡护面积达1148万平方公里。在“低空+智慧物流”领域,开展无人机运输驼奶,实现了从源头到工厂的无缝对接。在“低空+全域旅游”领域,积极开发低空旅游线路,打造特色高端低空旅游产品,202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以“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契机,在巴丹吉林沙漠启动了“巴丹秘境—从空中揭秘世界自然遗产低空之旅”文旅活动。



编辑:
信息来源:阿拉善盟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基础产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