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信用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京隆重举行。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韩家平受邀参加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以下为发言内容:
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长 韩家平
3月份,中办、国办发文要求“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既然健全就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既然要健全那就说明我们原来还有一些地方是有短板的,是有问题还没有解决的。其中,商务信用体系是现在建设中一个短板,主要表现是企业账款拖欠。账款拖欠指的是企业之间商业账款拖欠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现在企业信用表现当中有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比如对于银行征信是非常重视的,如果拖欠银行贷款会非常重视,力所能及范围内会尽量按期偿还,同时奠定企业对于合规方面,因为现在公共信用建设也比较健全,所以对于合规方面也比以前更加重视,一旦被列为失信记录就要做信用修复,对它有很大的影响。但如果他拖欠另外一家企业的账款就是商业账款通常他不是那么重视,为什么?因为没有相应有效的约束机制。
研究的背景从经济工作会、《政府工作报告》看,经济运行中一些突出问题其中就会包括企业经营困难,经营困难中有销售困难也有尾款困难,就是账款拖欠的问题。
国内经济循环当中,最不畅的地方就是资金循环。刚才讲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这四流当中资金流回流是最有问题的,主要标签是企业应收账款的账期越来越长、账款额度越来越大。所以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特别强调,“要加力推进拖欠企业账款的工作”。
在现实当中,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也在加大。我举恒大的例子,恒大2.4万亿的债务当中,很多人关注居民买房款,金融机构关注贷款,但实际2.4万亿中最大被拖欠款群体是供应商,拖欠款占到1万亿,基本达到超41%,这部分群体是最无助的,他回收可能性最小,他对债务人的约束能力是最弱的,会导致很多企业因此倒闭。
商务征信不仅仅是目前主要的短板,商务征信要解释一下。我们现在征信体系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一是公共的征信体系,以信用中国、市场监管总局的企业信用工程系统为代表的,主要归集的是诚信合规类的信息。
二是银行信贷的征信体系,以人民银行的征信中心、以几家个人征信公司为代表的还有企业征信机构,但它主要是服务于信贷征信。
三是商务征信的机制,而这一块应该归集企业间信用交流形成应收应付账款记录这部分信息,而这部分信息目前没有权威平台来归集,我们主要是靠市场化的企业征信机构,包括互联网征信机构来提供的。
这三个征信体系建设是严重不平衡的,我们的公共征信体系基本健全,尽管还在进一步完善。金融信贷征信体系存在同样情况,这个数据不说了,因为国办新闻发布会上领导已经讲过了。商业征信数据大家只能依靠一些公开的、基础的信息,甚至很多信息是比较滞后的,比如法院诉讼记录等等,这对于判断商业信用风险是严重不足的。查询量也是严重低于公共征信和信贷征信的。
商务征信滞后导致的严重后果我刚刚已经讲了,目前企业对于商业信用履约不够重视,其中一种表现是账款拖欠问题越来越突出。
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数据,随着经济增速的下行,从2011年以来企业应收账款的账期一直在延长,应收账款规模一直在增加,大致上分成两个阶段。
一是2011—2019年这个阶段,每一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总量会上升将近1万亿,就是9000多亿,账期每年平均延长2天。
二是2020年以来,每年上升2万多亿,账期平均延长4天多,这个数据不具体跟大家说了,其实一直到现在,这是它整体的走势图。
账款拖欠问题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法制健全等等,商业征信体系的缺失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商业征信体系到底是什么以及它怎么建起来?
商业征信很显然是来归集商务交易类付款记录这样的体系,而且是按照一定规则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共享,可以进行查询,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防范商务交易当中的信用风险。
这个体系和相关参与方有谁呢?
比如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主要是定规则、定规划、定标准,规范秩序的,同时有行业协会、行业组织,行业协会可以开展很多的同业之间信息交换、信用调解相关的工作,还有第三方的信用服务机构,这里面可以发挥很多作用,比如征信、数据交换和对行业组织的支撑作用等等吧,当然还有供应链里面的核心企业以及我们的平台企业。
这样的机制怎么能够建立起来呢?什么样的情况可以认定商业征信体系建立起来了,如果商务交易中能够把70%~80%交易数据能够归集起来,这指的是一个行业主要供应商,供应量能够达到70%~80%供应商客户付款信息能够实现阶段共享的话,基本上可以把这个领域的客户商务信用信息覆盖到了,这个机制就可以基本建立起来了。
掌握这些信息的是某一个行业大的供应商,占主导地位尤其是头部的这些企业,西方市场国家他们一般由行业协会为主,包括信用服务机构,这些机构他们共同推动来建立的。
比如我多次去美国做一些调研,在美国有上千个不同行业的信用管理协会,这不是我们的信用服务协会,比如化工行业、花卉行业,它都有一个信用管理协会,这个协会做什么?就是由这个行业主要的企业做信用管理的经理人,在一起交换客户的付款信息。征信机构的起源就是19世纪在伦敦,周末的时候裁缝在一起交换信息,这形成了现在企业征信的机制。
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同业企业之间交换客户付款信息不怕被对手撬客户吗,我们经常想到这样的问题。我专门了解过,为什么你们不怕被竞争对手去抢客户,他说我们是有章程的,而且这个市场格局相对已经比较成熟、比较稳定,如果某一个企业利用交换的机制去抢别人的客户实行不正当竞争的话,一旦发现将被开除这个协会就是不能够再参与了。另外大型征信机构和行业供应商进行数据交换的机制甚至通过购买的方式来实现信息的归集。
我们可不可以用金融征信的方式来替代商业征信呢?
这也是一个思路,我们现实中已经有这样的情况。比如说我服务商业保理专委会,现在有几十家保理公司已经进入到人民银行征信了,他们利用人民银行的征信压力把商业信用转化为金融信用,给债务人施加压力。比如付款方债务人是地方政府的平台公司或者是央国企,保理公司介入以后通过央行征信的压力,基本上可以让债务人按时付款,所以是非常有效的一个做法。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把一部分商业信用转化为经营信用来实现压力。另外,比如票据信用,票据信息目前并没有归集到央行的征信系统,将来票据信用归进去也会有效弥补,但毕竟所占的份额是非常有限的。
行业有几种方式,一种是完全市场化,让行业组织和信用服务机构唱主角,来推动把这个建立起来。除了行业协会以外提一下业内机构邓白氏,邓白氏有一个做法是付款交流计划,付款交流计划1972年就开始做,1997年把项目引入大陆来。我了解了一下,他们目前在国内有1000多家企业加入付款交流计划,基本上是东南沿海制造业的中小企业居多,每一家企业把自己客户付款信息包括还没有到期的、逾期的提供给这个计划,这是免费的,计划你提供的,同时会把其他企业提供给他有关你这家债务人付款信息提供给你,实现了这样的信息交换,这个做法是有效的。大家看邓白氏资金报告里面专门有一项是付款记录,专门是通过这个渠道收集到的。
另外,我们国家数字经济的平台尤其是消费互联网领域,他们建立信息征信的机制也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各个平台内部都建立了相应信息评价和应用机制,这个机构基于数据都开展了金融的服务,有的申请了金融牌照,小额贷款、商业保理、征信都有,它是基于数字化平台建立的征信机制,它也是非常有效可以值得借鉴的。
那么到底商务征信国内外经验也好、前面分析也好,应该怎么样去建这样一个东西呢?这个事情首先是非常难的工作,如果容易的话肯定早就建立了。难在哪儿?
市场主体的数量非常庞大,到2024年底我们有1.89亿户,这里大量是中小企业个体户,大中型企业也有600多万家,而这600多万家分布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它的管理规范程度、信息披露状况、上市非上市、国有非国有等等情况非常复杂,要把这些信息规范起来是非常难的事情。但我们从国家政策导向来讲,鼓励建立或者说目标导向要求建立,3月份中办、国办的文件有很多条,不具体讲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有非常多的条鼓励国有企业加强信息披露,鼓励征信机构去收集一切市场化交易的付款信息等等,虽然没有提商务征信这个词,但是在鼓励加快建立这样一个体系、这样一个市场。
按照《意见》的经验,结合信用建设的现状,我们应该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路,也是要走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发挥制度优势,运用最新的数字技术推动公共信息和市场信息的融合,探索有中国特色商务征信建设的路径,可能的路径大概有四种。
一是学习西方完全市场化的做法,但这个前提条件是市场经济成熟度,包括信用文化的建设要有相应的基础,如果完全市场化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慢慢积累。
二是把现有央行征信系统功能边界扩大,就是把商务征信这个功能、这个数据纳入进去,不用全部,把主要大的企业纳入进去,这也是一个思路。难点是跟现有体制、现有法规做一些调整。
三是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功能边界扩大,把征信纳入进去,这也涉及体制改革和法规调整的问题,这个难度比央行征信系统相对小一点。
四是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现在大量消费互联网已经发达了,现在马上进入产业互联网的时代,我们会建立大量产业互联网的平台。能不能以数字经济平台的基础,互联网平台之间数据交换机制要打通,这个事情难在这,这涉及法规和政府的推动。这几种路径各有利弊。
我们建议,可以考虑把上面路径优势结合一下,还是要有国家强力推动,建议由国务院授权部门建立商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这里要注重发挥社会力量,就是市场力量的作用,尤其是行业组织、数字经济平台、第三方征信机构,这个力量非常重要,因为唱主角还是要靠他们,政府可以搭平台,政府以公信力支撑为他们提供支持。
在确保主体权益和信用安全的前提下,以600多万家大中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为核心,依托产业链、供应链,按照它的逻辑来建立各行业、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机制,逐步确立商务征信体系,这个环节与现有公共平台和央行征信平台都应该进行链接、沟通。
当然这些事情可不可行需要进一步论证,需要在座各位共同去探索。商业征信体系这块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数字领域探索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信用体系建设实际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遵循商务信用建设的规律,调动政府和各类主体的积极性,探索符合国情现阶段的模式,我觉得有它的可行性。这个事情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希望我们早一天建成商业征信体系。
文章搜索